一、
實驗目的
1掌握從黃芩中提取、精制黃芩苷的原理、方法及操作要點。
2掌握黃芩苷的結構鑒定原理及方法。
二、
實驗原理

黃芩苷為一連有葡萄糖醛酸結構的黃酮化合物, 具有一定的脂溶性, 所以在提取時可以選擇一定濃度的乙醇溶液作為提取液。
黃芩苷為葡萄糖醛酸苷, 具有弱酸性, 其可在堿性溶液中溶解, 形成鈉鹽,在提取液中加酸酸化,使黃芩苷游離析出。利用黃芩苷能溶于堿,不溶于酸的性質使之與酸性雜質分離,進行精制。
本實驗選用了60%乙醇回流提取,酸沉、堿溶、酸沉的方法進行精制,并對精制品進行了簡單的定性鑒別,沒有對照品,所以沒做定量實驗。
三、實驗材料與儀器
材料:黃芩干燥根,硅膠G薄層層析板
儀器:UV255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(日本島津),Spectrum 100傅立葉紅外光譜儀,
旋轉蒸發儀(
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),LXJ-Ⅱ離心沉淀機(上海醫用分析儀器廠),200g搖擺式高速中藥粉碎機,電子天平,循環水式真空泵,抽濾裝置,圓底燒瓶(500ml),水浴鍋,冷凝管,索氏提取器,層析缸
試劑:2mol/L鹽酸,60%乙醇,10%氫氧化鈉,乙酸乙酯,甲醇,甲酸
四、
實驗步驟
1 黃芩苷的提取
將黃芩干燥根粉碎,稱取粗粉100g,裝入1L的圓底燒瓶,加入4倍量即400ml的60%乙醇,攪拌均勻,90℃回流提取1h。提取完進行抽濾,將濾渣倒入圓底燒瓶中,加300ml 60%乙醇繼續回流30min,重復上一步再回流30min。合并3次濾液,65℃減壓濃縮**無醇味,將水液水浴加熱到80℃,用2mol/L的鹽酸調PH**1~2,保溫30min,室溫靜置12h,沉淀,2000r/min離心2min,棄上清,向沉淀中加10倍水量即
700ml,攪拌均勻,加10%氫氧化鈉調PH**7,靜置1h,2000r/min離心2min,棄沉淀,將上清液加熱**40℃,攪拌均勻,加入等體積即700ml的60%乙醇,靜置1h,2000r/min離心2min,棄沉淀,將上清液水浴加熱**80℃,用2mol/L的鹽酸調PH**1~2,保溫30min,室溫靜置1h,沉淀,離心,棄上清液,得粗黃芩苷濕重43g。
2 黃芩苷的精制
向粗黃芩苷中加入7倍水量即300ml,水浴加熱**70℃,10%氫氧化鈉調PH**7,完全溶解后,用2mol/L的鹽酸調PH**6,加乙醇**含醇量70%,未出現明顯沉淀,所以沒過濾,用2mol/L的鹽酸調PH**1~2,70℃保溫20min,靜置過夜。次日,沉淀很少,又80℃保溫30min,離心,棄上清,得精制品,向圓底燒瓶中加入約60倍量甲醇,將精制品裝入索氏提取器的濾紙中,加熱回流**提取液顏色很淺,趁熱抽濾,濾液減壓濃縮一半,冷卻,靜置,結晶析出,靜置30min,過濾,甲醇洗滌,得黃芩苷再精制品。用40倍量甲醇加熱回流溶解,重復上述步驟可得黃芩苷重結晶。
3 黃芩苷的薄層層析
吸附劑:硅膠G薄層層析板,厚0.25~0.3mm
展開劑:乙酸乙酯-甲醇-甲酸-水(7:2:0.5:0.5 v/v/v)
樣品配成合適濃度的甲醇液,用點樣毛細管點樣,每點一次要等到干了才能點下次,點樣斑點直徑不大于2mm。層析缸用展開劑飽和20min后,將點樣板垂直放入層析缸,上行展開,展層完畢后,取出,晾干,放在254nm紫外燈下觀察。
4 黃芩苷的紫外吸收圖譜
取少量黃芩苷重結晶樣品于50ml容量瓶中,加甲醇溶解**顏色微黃,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在200-400nm進行紫外掃描。
5黃芩苷的紅外吸收圖譜
精確稱取0.100g的溴化鉀,壓片測紅外作為背景,再精確稱取0.100g的溴化鉀,加入極少量樣品一起研成細粉,壓片,測紅外吸收圖譜。
五、
實驗結果
1 黃芩苷得率(%)=M/M
0 x 100%
式中:M一所得黃芩苷精品重量 M
0一提取時用黃芩的重量
本實驗中M為0.132g,M
0為100g,所以收率為0.132%。
2薄層層析
3 紫外光譜
由下圖可知在200-400nm內**大吸收波長為278nm,與文獻中(上圖)的標準品的**大吸收波長一致。
4 紅外光譜
黃芩苷紅外圖譜
3339 cm
-1,寬峰: -OH伸縮振動
3030 cm
-1左右:苯環=CH伸縮振動
2900 cm
-1: C-H伸縮振動
1611、1575、1478、1450cm
-1 :苯環骨架振動
1736 cm
-1 :C=O伸縮振動(葡萄糖醛酸)
1667cm
-1: C=O伸縮振動(吡喃酮環)
1363 cm
-1 :C-O伸縮振動
1078 cm
-1: C-O-C的對稱和不對稱伸縮振動
900~690 cm
-1多個吸收峰:苯環取代
六、
討論
1由薄層板上的斑點可以看出雖然得到了一個比較明顯的斑點,結合紫外圖譜應該是黃芩苷,但是斑點上方有小淡斑存在,證明得到的結晶不是很純。
2 紅外圖譜與文獻中標準品的圖譜大部分吻合,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:黃芩產地不一樣;本實驗中得到的黃芩苷純度不高。
3 本實驗中產率不高,原因可能有:粗粉未浸泡;靜置時間短;調PH時溫度控制不好。#p#分頁標題#e#
4黃芩苷在一定溫度和濕度下能酶水解成黃芩素及葡萄糖醛酸。黃芩素分子中具有臨三酚羥基,性質不穩定,在空氣中易氧化成醌式結構顯綠色。所以在儲藏及提取過程中應注意防止黃芩苷的酶解、氧化,以減少有效成分的破壞。
5 在用酸、堿進行提取純化黃酮類化合物時,應當注意溫度和堿度都不宜過高,以免破壞黃酮類化合物的母核。酸化時,酸度也不宜過高,否則酸會與黃酮類化合物生成鹽而溶解。
6黃芩苷在黃芩中以羧酸鹽存在, 可以被溶劑溶出, 傳統的提取方法以水做提取溶劑, 但是黃芩苷只能微溶于熱水, 而且, 在水煎煮的過程中, 引入了大量的水溶性雜質。黃芩苷為一連有葡萄糖醛酸結構的黃酮化合物, 具有一定的脂溶性, 所以在提取時可以選擇一定濃度的乙醇溶液作為提取液, 不僅大大增加它的溶出率, 并且可以抑制象鞣質、蛋白、粘液等高分子雜質的溶出, 便于過濾純化。文獻指出中等濃度(50%~70%) 的乙醇水溶液其極性與黃芩苷的極性相近, 便于其溶出, 而低濃度(40%及以下) 的乙醇極性較大, 雜質的溶出量大大增加, 高濃度(90%及以上) 的乙醇溶液極性較小, 主要用于藥材中的揮發油、葉綠素、樹脂等的溶出。因此, 本實驗采用了60%的乙醇溶液作為提取溶劑。